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打造“入门爆品”开云体育- 开云体育官方网站- APP、成为“高端平替”国产自行车品牌形成何种格局?
开云体育- 开云体育官方网站- 开云体育APP结合销售额增速变化来看,山地车、通勤自行车、折叠自行车、儿童自行车在高速增长后迅速放缓,甚至出现不同比例的负增长。而公路车在连续两年的高增速下,市场份额从14%快速扩张至34 %,到今年已经逼近山地车。值得一提的是,市占率不足1%的电助力自行车在去年下半年出现了短暂的消费热潮。据Allied Market Research预测,到2030年,全球电助力自行车市场规模将达到1186亿美元,2020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0.5%,已成为潜力赛道。
平均客单价上移、公路车成为黑马,市场格局变动下,品牌也出现频繁轮转。整体而言,电商平台的消费者需求趋向品牌化与性价比,对品牌认知度提升。从品牌角度来看,2022年至今,在榜的本土平价白牌数量从5个(云宵、凤之星、icolour、3sixty、eroade)减少至2个(云宵、icolour),份额缩水了6.4%。高客单价国际品牌崔克、闪电和小布的整体份额也持续减少,但更为平价的国际品牌迪卡侬凭借完善的电商渠道布局一直稳定在市场前五位。此外,菲利普、Jeep、Raleigh作为千元以下的低价贴牌产品,因“进口商品”标签提升了品牌调性持续在榜。
近两年国产品牌持续发力,在市占率TOP20内数量超过半数,市占比从40%扩大至46.3%,逐渐成为线上渠道的主角。其中,老牌国货凤凰、永久与飞鸽连续三年稳居高位,喜德盛在去年冲入前三,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增速达到73%,竞争优势持续扩大。TOP6至TOP20品牌竞争更为激烈,高知名度的美利达逐渐落榜,小众国产公路车品牌missile仅在去年下半年昙花一现,取而代之的是SAVA、瑞豹今年重回榜内。并且,国产品牌进一步攻城略地,JAVA、KOOTU、坎普挺进前十。
今年增势迅猛的SAVA及其旗下品牌KOOTU通过“高端平替”的定位与差异化渠道布局切入市场。首先,SAVA在2022年成立KOOTU后,选择差异化渠道入局,至今仅布局了淘系平台单一渠道。魔镜数据显示,KOOTU两年内在淘系平台的市场份额提升了1.13%,今年销量同比增长了163.7%。再具体看产品打法,SAVA和KOOTU的热销款以五千元以上公路车为主,对标万元以上国际品牌整车的部分配置。排除品牌溢价的因素,“卷”配置的核心成本在于采购中高端配件,而在需要自研的部分,几乎没有精细的车架几何设计,会通过重复利用模具、采用等级较低的碳纤维材料降低价格。
一是内走线设计成为国产入门公路车标配。基于美观和降低风阻的需求,市面上的高端公路车通常不会有外露的油管、线管或电变电线,而万元内配置较低的公路车都不会采用这样的内走线设计,如今国产五千元内的入门公路车也纷纷将线管隐藏,前述的爆款商品均采用了内走线设计。二是车架涂装设计在今年更加五彩斑斓。比如,喜德盛AD350今年推出新涂装马卡龙色系,对标瑞豹super al系列配色;JAVA鱼雷6 TOP推出新的白紫拼色。除热销款外,品牌其他入门款车型也推出如晕染、撞色、渐变等花样百出的彩色涂装。
小红书曾在《露营火了,未来如何?》的报告中,提出了年轻人追捧的户外活动流行模型:性别友好新手友好、社交属性、能发圈能互动。骑行文化在复兴中革新,也嵌入了这样的模型中,成为生活方式符号。身处以构建深度关系为核心的品牌塑造时代,自行车品牌如何基于骑行文化的新意涵与消费者建立更深的“接触”和“情感”?短期内品牌能够在营销层面的拓宽玩法、场景与渠道;更长线的方向上,自行车品牌也应成为骑行友好建设的先行者角色,夯实大众认知层面的“地基”。
一是线下借势“赛事+文旅”,组建业余车队上赛场“刷脸”。去年至今,“文化+体育+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新发展模式。根据CBNData不完全统计,今年9月至12月与文旅结合的骑行赛事有16个,比如“中国皖美山水骑行赛”、“七彩云南格兰芬多自行车节”等赛事。骑行爱好者均可报名参赛,对骑友而言既能以赛代练,也实现以运动为媒介的“轻社交”。而对品牌而言,赛事聚集了大量资深骑友,也是中高端车型的主力消费者。今年不少小众中高端国产品牌赞助的业余车队积极参与,比如BROSS-GRC车队、银贝斯中国车队、GUSTO SUPERTEAM中国车队都在业余赛事频繁亮相,在赛事中取得名次。值得一提的是,BROSS-GRC车队是今年新组建的车队,与骑行服饰品牌联名组建车队、推出联名款车架,也成为一种提升品牌声量的方式。
二是赛事反向操作,轻竞技重玩乐。在今年的北京自行车联赛上,而意首次将小轮车纳入北京市联赛,同时也将宠物友好纳入赛事理念,发起“cosplay趣味骑游”,举办变装骑行等趣味活动。另外,国外品牌Brompton折叠车品牌主办的BROMPTON世界锦标赛今年首次进入中国,也在竞速之外加入了最快速折叠挑战、最佳着装等更趣味比赛项目。喜德盛也在今年主办了全国巡回车迷节,包括慢骑比赛、骑游打卡、趣味挑战以及产品展览。
赛事之外,线下营销的核心场景,各大商业空间成为骑行品牌在大众面前提升存在感的舞台。随着购物中心泛娱乐化与体验式消费兴起,与商业综合体的联动能够打造线下“流量收割机”。一是迎合大众爱发圈强互动的心态。比如国际品牌Specialized闪电曾在上海蟠龙天地打造了整面潮酷涂鸦墙的骑行驿站,包含骑行补给与社交的基本功能之外,还能让自行车“上墙”。二是成为骑友的线下据点。比在商场外围打造“城市骑行驿站”、“骑行友好街区”,或是主办骑行生活节、骑行挑战赛等活动,今年5月,WeCycle在上海长风大悦城的可持续快闪店开业,同时合作发起城市猎人赛,邀请骑行爱好者打卡苏州河沿河特色咖啡店。
在更长期的品牌建设上,自行车的品牌发展与骑行文化在国内的渗透程度是共存共生的关系。当下骑行友好城市建设已纳入部分地方政府规划,如《深圳市自行车交通发展规划(2021-2035)》中提及“至2025年深圳设置自行车道的道路占比将超过30%,2035年则将进一步提升到50%以上”;《上海市慢行交通规划设计导则》也提出“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新改建道路增设慢行系统、开放利用公共通道建设,优化非机动车道道路布局。在骑行友好建设的大趋势下,自行车品牌理应成为“先行者”,通过“自有资源让渡—公共效益反哺”的模式,建立起骑行的社区秩序。
一是开放线下门店成为骑友的补给站,让渡部分商业利益给公共空间。RE而意率先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上海五原路开放了RE STATION骑行生活驿站,提供自行车、咖啡、食物、周边产品销售之外,还有单车停靠、租车、维修等服务。另外,而意也推出24h自行车自助服务站,免费提供修理工具、打气筒、洗车、寄存等服务。当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商圈以及生活方式品牌都已将骑行友好作为吸引客群的标签之一,国产品牌基于自有线下门店的优势在这方面的建设与营销仍不足。